close
          (5)葉老師三國演義(--ㄟ--有趣的)/(文學這ㄇ好玩) 豬腦袋何進...有志難伸... 最好的謀略大師---郭嘉 葉老師電腦教育中心 (02) 2469-7152 2528-4589 【 葉 老師文學專欄】 (5)葉老師三國演義(--ㄟ--有趣的)/(文學這ㄇ好玩) ★趣味橫生篇★ ■豬腦袋 何進就是豬腦袋的典型代表。為了殺掉數十個宦官,何進竟然請各地的諸侯來幫忙,為免小題大作。當時,曹操提議只需一位獄吏,就可以徵辦宦官罪行,何進反過來激笑曹操,說曹操是宦官的後代,所以才會如此說。 何進後來被宦官殺頭。 也因為何進的豬腦袋想法,才引來董卓進入朝廷,無所不作。 ■有志難伸 「豬腦袋」是無藥可救,死路一條。 「有志難伸」只是一時的不如意,當機會一來,時來運轉,一樣可以成大功、立大業。 馬超被曹操打敗,逃往漢中,投靠張魯,暫且棲身。 張魯為了救西川的劉障,指派馬超迎戰劉備軍馬。 張飛與馬超打了一天一夜,不分勝負。 劉備愛惜馬超的勇猛,求教孔明。孔明使用賄賂離間計,讓張魯把馬超撤回軍營。 馬超不把張魯看在眼裡,拒絕撤回軍營。同時,外面有 流言說:「馬超想要奪取西川,自為蜀主,與父報讎,不肯臣於漢中。」張魯知道後,問計於楊松。楊松提出計策,要馬超在一個月內,要完成三件事:一要取西川,二要劉璋首級,三要退荊州兵。三件事不成,可獻頭來。同時,另一面教張衛點軍把守關隘,防馬超兵變。馬超聽到之後,進退不得,無計可施。 在劉備軍營裡,正躊躇間,忽報趙雲有書薦西川一人來降,名叫李恢。 李恢於孔明耳畔陳說如何說服馬超。 李恢來到馬超軍營。原先馬超準備伏刀斧手,侍候李恢。李恢說:「你的禍事到了。 今將軍與曹操有殺父之讎,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復有渭橋之敗,冀城之失,有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 馬超聽了之後,撤出伏刀斧手,與李恢共商,一起投靠劉備。 劉備親自接待,待上賓之禮,馬超頓首謝說:「今遇明主,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 ★  要點密碼篇★ (八)最好的謀略大師---郭嘉 三國演義裡,最好的謀略大師,應該是郭嘉(奉孝)。請看下列的說明。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脫離華容道的危難。行到谷口,回顧所隨軍兵,只有二十七騎。直到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齊明,一簇人馬攔路。曹操大驚說:「我命休矣!」只見一群哨馬沖到,方認得是曹仁軍馬。曹操才心安。曹仁接著說:「雖知兵敗,不敢遠離,只得在附近迎接。」曹操說:「差一點與你們不相見!」於是引眾入南郡安歇。隨後張遼也到,說關羽之德。曹操清點人數,中傷者極多,曹操命令將士休息。曹仁置酒與曹操解悶。眾謀士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慟。眾謀士說:「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怕;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曹操說:「我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我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郭奉孝是什麼人物?曹操為何哭的那麼傷心?竟能讓曹操這位「超世的奸雄」那麼念念不忘,甚至在赤壁之戰慘敗之後,仍然痛惜不已。 郭奉孝,本名叫郭嘉,穎川陽翟人。他有兩位同鄉朋友辛評、郭圖都在袁紹處效力。 郭嘉剛好生在東漢末年,處於天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郭嘉少年 澎湖民宿時期就有身懷大志,見識深遠。漢末不斷地發生天下大亂,他便長期閉門苦讀,終於學會了廣博的政治、軍事與歷史知識,讓自己有了一套獨特的政治見解。 平時很少跟一般人應酬往來,但喜歡結交英雄豪傑,以待風雲際會。因此,一般人都不知道他的才華,只有那些與他志趣相同、相識的英俊人士,對他的才能非常賞識。 西元192年,董卓被王允與呂布合謀殺死。董卓部將李催、郭氾、張濟、樊稠等四人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及長安百姓萬餘人。呂布敗退出關外,李催、郭氾後來也被部下殺死,涼州兵團勢力基本上已消失。 幾年間,很快形成了幾個較大的諸侯割據領域。其中以袁紹、孫策、公孫瓚、劉表、曹操、袁術、劉璋等人的勢力最大。所以,要實現自己的壯志,郭嘉必須在這些人物中擇主而事。 諸侯盟軍(當時與董卓軍對抗)離散之後,袁紹首先奪取了冀州,並在各地招募人才。郭嘉聽說袁紹在招募賢才,又加上袁紹家族當時的顯赫聲勢,名噪一時。郭嘉就前往投靠,期望一展鴻圖。 然而,郭嘉逐漸發現袁紹,不善用人才,好謀不決,外表雖很寬厚,但內心卻很妒嫉。因此,郭嘉一直不受到重用。郭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袁紹有很多致命的缺點,認為袁紹難於成大事,毅然決定離開袁紹,另找明主。 後來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靠曹操: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袁紹投靠曹操;曹操得知大悅,說:「他是我的子房(張良)也!」遂封為行軍司馬。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靠曹操,曹操授以行軍教授。荀彧說:「我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曹操問是誰,荀彧說:「他是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曹操說:「我也聞名久矣。」遂遣人於鄉中尋問。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曹操拜請之。程昱來見,曹操大喜。程昱向荀彧說:「我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網羅而致之?」荀彧猛省說:「我幾乎要忘記!」遂要曹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郭嘉又推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曹操即聘劉曄至。劉曄又推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因此,曹操的手下謀士,一時人才濟濟。 郭嘉在曹操營裡,有幾次重大的決策。 1.劉備被呂布打敗,只好投靠曹操。程昱等謀士,期望曹操殺掉劉備,而郭奉孝反對。曹操說:「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與我有同見也。」遂不聽程昱的進言。 2.曹操正準備要攻打袁紹,忽聞張臘有使者來自許昌,孫策喚問之。使者說:「曹操甚懼主公;其帳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孫策說:「郭嘉曾有何說?」使者不敢言。孫策大怒,使者只得從實告訴說:「郭嘉曾對曹操說主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孫策聞言,大怒說:「匹夫安敢料我心事!我誓取許昌!」後來在眾將規勸下停止進攻曹操。郭嘉的對孫策的預言,當然猜中了。 3.曹操正面臨強敵環視,即袁紹、荊襄(張繡、劉表)、呂布,不知先攻打那一個。曹操的謀士們意見不一。郭嘉拿袁紹一封信向曹操說:「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 部落格瓚,特來借糧借兵。」 曹操說:「我聞袁紹欲圖許都,今見我回來,又別生他議。」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乃問郭嘉:「袁紹如此無狀,我欲討之,恨力不及,如何?」 郭嘉回答:「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劉邦)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公有此十勝,足以敗紹無難矣。」曹操大笑說:「如公所言,我何足以當之!」荀彧說:「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我見相合。袁紹兵雖眾,何足懼耶!」 郭嘉又說:「徐州呂布,才是心腹大患。今袁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袁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袁紹,呂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 4.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大勝,乘勝追擊袁紹。袁紹死後,袁紹的兒子袁熙﹑袁尚逃往大漠深處的烏桓﹐謀士郭嘉建議曹操繼續領兵追擊。 曹軍在白狼山大敗袁熙﹑袁尚。袁氏兄弟遂帶領數千騎兵逃往遼東。曹操認為此次取勝純屬僥倖﹐所以鼓勵謀士大膽獻計。 曹操最欣賞的謀士郭嘉﹐因水土不服病死在沙漠。曹操於祭拜時傷心大哭。郭嘉留下書信一封﹐勸曹操不要攻打遼東。   曹操依郭嘉的計謀而行。不久遼東公孫康害怕袁氏兄弟佔了他的地盤﹐便殺了二袁兄弟﹐將頭獻上。曹操就撤軍回許都。 曹操回許都,首先要作的就是引眾官復設祭典於郭嘉靈前。亡年三十八歲,從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勳。後人有詩贊說:「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九)袁氏兄弟失敗三部曲 第一部曲 互相要求與對罵 第二部曲 開始打起來 第三部曲 各自走自己的路 結果:打敗的逃走,打羸的在後面追趕,而曹操就拿一雙筷子,在最後面進行一個一個地挾到自己的口袋裡。 袁氏兄弟失敗三部曲的策劃人就是曹操的謀士郭嘉。郭嘉的「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就是說如果我們急行攻擊袁氏兄弟,他們就會互相解救;如果我們就守住,不要去理會他們,他們就有時間去互相爭鬥;這就是我們製造一個內部矛盾的激化環境策略。 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大勝,乘勝追擊袁紹。袁紹死後,曹操又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幹都被打敗,棄黎陽而走。曹操引兵追至冀州,袁譚與袁尚入城堅守;袁熙與離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曹操兵連日攻打不下。郭嘉進言說:「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曹操善其言,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曹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戰略分析】 袁紹死後,袁氏家族仍還有相當的實力。袁尚佔據鄴城,袁潭、袁熙還控制著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曹操打敗袁紹,並不表示曹操可以高枕無憂,因為袁氏家族在黃河以北這一帶附近著力很深(幾個世代都生活在這裡)。因此,曹操必須要徹底清除乾淨。 袁紹的幾個兒子各懷鬼胎,互不團結,都企圖想要佔據對方的地盤。 袁譚(長子)---郭圖、辛評 袁熙(二子) 袁尚(三子)---審配、逢紀 1. 互相要求與對罵 這是第一部曲,兄弟手足的互相爭奪。兄弟之間的矛盾,已經浮現出來,開始激化起來。 袁紹既死(沒有聽到哭聲,只有兄弟手足的互相爭奪),審配等主持喪事。 劉 夫人便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一起殺害;又恐怕其陰魂於九泉之下再與袁紹相見,乃把頭髮剪 部落格掉,臉上刺字,毀壞屍體:其惡毒如此。袁尚恐怕寵妾家屬為害,並收而殺之。審配、逢紀立袁尚為大司馬將軍,又領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牧,遣使報喪。 此時袁譚已發兵離開青州,知道父親已經死亡,便與郭圖、辛評商議。郭圖說:「主公不在冀州,審配、逢紀必立顯甫(袁尚)為主矣。當加速前進儘快解決。」辛評說:「審配、逢紀二人,必預定機謀。今若速往,必遭其禍。」袁譚說:「那我該怎麼辦?」郭圖說:「可屯兵在城外,觀其動靜。我當親自往察之。」袁譚依言。郭圖遂入冀州,見袁尚。禮畢,袁尚問:「兄何不來?」郭圖說:「因抱病在軍中,不能相見。」 袁尚---冀州 袁尚說:「我受父親遺命,立我為主,加兄為車騎將軍。目下曹軍壓境,請兄為前部,我隨後便調兵接應也。」郭圖說:「軍中無人商議良策,願求審正南、逢元圖二人為輔。」袁尚說:「我也仰仗此二人早晚畫策,如何離得!」郭圖說:「然則在二人之中派一人去,何如?」袁尚不得已,乃令二人猜拳,猜著者便去。逢紀猜著,袁尚即命逢紀帶著印綬,同郭圖赴袁譚軍中。 逢紀隨郭圖至袁譚軍中,見袁譚無病,心中不安,獻上印綬。袁譚大怒,欲斬逢紀。郭圖密諫說:「今曹軍壓境,且只款留逢紀在此,以安袁尚的心。待破曹之後,卻來爭冀州不遲。」 袁譚從其言。即時拔寨起行,前至黎陽,與曹軍交戰。袁譚遣大將汪昭出戰,曹操遣徐晃迎敵。二將戰不數合,徐晃一刀斬汪昭於馬下。曹軍乘勢掩殺,袁譚軍大敗。袁譚收敗軍入黎陽,遣人求救於袁尚。袁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多人相助。曹操探知救軍已到,遣樂進、李典引兵於半路截斷,兩頭圍住盡殺之。袁譚得知袁尚只撥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殺,大怒,乃喚逢紀責罵。逢紀說:「容我作書致主公,求其親自來救。」袁譚即令逢紀作書,遣人到冀州致袁尚,與審配共議。審配就:「郭圖多謀,前次不爭而去者,為曹軍在境也。今 若袁譚破曹,必來爭冀州矣。不如不發救兵,借曹操之力以除之。」(這是很笨拙的作法,只為了一時的得意) 袁尚從其言,不肯發兵。使者回報,袁譚大怒,立斬逢紀,提議欲降曹。早有細作密報袁尚。袁尚與審配商議說:「若讓袁譚降曹軍,並力來攻,則冀州危矣。」乃留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自領大軍來黎陽救袁譚。袁尚問軍中誰敢為前部,大將呂曠、呂翔兄弟二人願去。袁尚點兵三萬,使為先鋒,先至黎陽。袁譚聞袁尚自來,大喜,遂罷降曹之議。袁譚屯兵城中,袁尚屯兵城外,為掎角之勢。 不一日,袁熙、高幹皆領軍到城外,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曹操相持。袁尚屢敗,曹操兵屢勝。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曹操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皆大敗,棄黎陽而走。曹操引兵追至冀州,袁譚與袁尚入城堅守;袁熙與離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曹操兵連日攻打不下。郭嘉進言說:「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曹操善其言,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曹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袁譚、袁尚聽知曹軍自退,遂相慶賀。袁熙、高幹各自辭去。 曹操聽從郭嘉的計謀,暫時退出戰場(只要守住,不去理會他們),以待袁氏兄弟手足互相爭奪戰的矛盾分化變化。 2. 開始打起來 這是第二部曲,兄弟手足的互相爭奪。兄弟之間的矛盾,不只浮現出來,而且迅速又快速的激 部落格化開來。 袁譚與郭圖、辛評商議說:「我身為長子,反而不能繼承父業;袁尚乃繼母所生,反而繼承大爵:心實不甘。」郭圖說:「主公可勒兵城外,只請顯甫(袁尚)、審配飲酒,埋伏刀斧手殺之,大事定矣。」袁譚從其言。 這時候,別駕王修自青州來,袁譚將此計告之。王修說:「兄弟者,左右手也。今與他人爭鬥,斷其右手,而說我必勝,安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敵人離間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聽也。」 袁譚大怒,叱退王修,使人去請袁尚。袁尚與審配商議。審配說:「此必郭圖之計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計;不如乘勢攻之。」袁尚依言,便披掛上馬,引兵五萬出城。 袁譚見袁尚引軍來,情知事泄,亦即披掛上馬,與袁尚交鋒。袁尚見袁譚大罵。袁譚亦罵說:「你藥死父親,篡奪爵位,今又來殺兄耶!」二人親自交鋒,袁譚大敗。袁尚親冒矢石,沖突掩殺。 袁譚引敗軍奔平原,袁尚收兵回去。袁譚與郭圖再議進兵,令岑璧為將,領兵前來。袁尚自引兵出冀州。兩陣對陣,旗鼓相望。岑璧出罵陣;袁尚欲自戰,大將呂曠,拍馬舞刀,來戰岑璧。二將戰無數合,呂曠斬岑璧於馬下。袁譚兵又敗,再奔平原。審配勸袁尚進兵,追至平原。袁譚扺擋不住,退入平原,堅守不出。 袁尚三面圍城攻打。袁譚與郭圖計議。郭圖說:「今城中糧少,他軍方銳,勢不相敵。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使曹操將兵攻冀州,袁尚必還救。將軍引兵夾擊之,袁尚可擒矣。若曹操擊破袁尚軍,我因而斂其軍實以拒曹操。曹操軍遠來,糧食不繼,必自退去。我可以仍據冀州,以圖進取也。」袁譚從其言,問說:「何人可為使?」郭圖說:「辛評之弟辛毗,字佐治,現為平原令。此人乃能言之士,可命為使。」袁譚即召辛毗,辛毗欣然而至。袁譚修書付辛毗,使三千軍送辛毗出境。 袁譚---平原 袁尚---冀州 袁譚---辛毗(辛評之弟) 3.各自走自己的路 這是第三部曲,兄弟手足的互相爭奪。兄弟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出來。曹操的策略成功,接著一個一個的收拾乾淨。 袁譚(長子)---投靠曹操 袁尚(三子)---冀州 辛毗星夜帶著書往見曹操,時曹操屯軍西平要攻伐劉表,劉表遣玄德引兵為前部以迎之。未及交鋒,辛毗到曹操營寨。見曹操禮畢,曹操問其來意,辛毗具言袁譚相求之意,呈上書信。曹操看書畢,留辛毗於寨中,聚文武計議。 程昱就:「袁譚被袁尚攻擊太急,不得已而來降,不可準信。」呂虔、滿寵也說:「丞相既引兵至此,安可不打劉表而幫助袁譚?」荀攸說:「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不敢展足,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 曹操大喜,便邀辛毗飲酒,告知說:「袁譚之降,真耶詐耶?袁尚之兵,果可必勝耶?」辛毗回答說:「明公勿問真與詐也,只論其勢可耳。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才隙,國分為二;加之飢饉並致,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滅袁氏之時也。今明公提兵攻鄴城,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袁譚襲其後。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搖動。況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願明公詳之。」曹操大喜說:「恨與辛佐治相見?新成屋妤艉]!」即日督軍還取冀州。玄德恐曹操有謀,不跟追襲,引兵自回荊州。 袁尚得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城,命呂曠、呂翔斷後。袁譚見袁尚退軍,乃大起平原軍馬,隨後趕來。行不到數十里,一聲炮響,兩軍齊出:左邊呂曠,右邊呂翔,兄弟二人截住袁潭。袁譚勒馬告二將說:「我父在日,我並未慢待二將軍,今何從我弟而見逼耶?」二將聞言,乃下馬降袁譚。袁譚說:「勿降我,可降曹丞相。」二將因隨袁譚歸營。袁譚候曹操軍至,引二將見曹操。曹操大喜,以女許袁譚為妻,即令呂曠、呂翔為媒。袁譚請曹操攻取冀州。曹操說:「方今糧草不接,搬運勞苦,我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然後進兵。」令袁譚且居平原。曹操引軍退屯黎陽,封呂曠、呂翔為列侯,隨軍聽用。 郭圖謂袁譚說:「曹操以女許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賞呂曠、呂翔,帶去軍中,此乃牢籠河北人心,後必終為我禍。主公可刻將軍印二顆,暗使人送與二呂,令作內應。待曹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圖之。」袁譚依言,遂刻將軍印二顆,暗送與二呂。二呂受到,竟將印來稟告曹操。曹操大笑說:「袁譚暗送印者,欲你等為內助,待我破袁尚之後,就中取事耳。你等且權受之,我自有主張。」自此曹操便有殺袁譚之心。 這邊袁尚與審配商議:「今曹兵運糧入白溝,必來攻冀州,如之奈何?」審配說:「可發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運糧道;令沮授之子沮鵠守邯鄲,遙為聲援。主公可進兵平原,急攻袁譚。先絕袁譚,然後破曹操。」袁尚大喜,留審配與陳琳守冀州,使馬延、張顓二將為先鋒,連夜起兵攻打平原。袁譚知袁尚兵來近,告急於曹操。曹操就:「我今番必得冀州矣。」正說間,適許攸自許昌來;聞袁尚又攻袁譚,入見曹操說:「丞相坐守於此,豈欲待天雷擊殺二袁乎?」曹操笑著說:「我已料定矣。」遂令曹洪先進兵攻鄴城,曹操自引一軍來攻尹楷。兵臨本境,尹楷引軍來迎。尹楷出馬,曹操說:「許仲康安在?」許褚應聲而出,縱馬直取尹楷。尹楷措手不及,被許褚一刀斬于馬下,餘眾奔潰。曹操盡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鄲。沮鵠進兵來迎。張遼出馬,與沮鵠交鋒。戰不三合,沮鵠大敗,張遼從後追趕。兩馬相離不遠,張遼急取弓射之,應弦落馬。曹操指揮軍馬掩殺,眾皆奔散。 於是操引大軍前扺冀州。曹洪已近城下。曹操令三軍繞城築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審配設計堅守,法令甚嚴,東門守將馮禮,因酒醉有誤巡警,審配痛責之。馮禮懷恨,潛地出城降曹操。曹操問破城之策,馮禮說:「突門內土厚,可掘地道而入。」曹操便命馮禮引三百壯士,日夜掘地道而入。 審配自馮禮出降之後,每夜親自登城點視軍馬。當夜在突門閣上,望見城外無燈火。軸配說:「馮禮必引兵從地道而入也。」急喚精兵運石擊突閘門;門閉,馮禮及三百壯士,皆死於土內。曹操折了這一場,遂罷地道之計,退軍於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 袁尚攻平原,聞曹操已破尹楷、沮鵠,大軍圍困冀州,乃掣兵回救。部將馬延說:「從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從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營,必解圍也。」袁尚從其言,自領大軍先行,令馬延、張顓斷後。早有細作去報曹操。曹操說:「他若從大路上來,我當避之:若從西山小路而來,一戰可擒也。我料袁尚必舉火為號,令城中接應。我可分兵擊之。」於是分撥已定。 袁尚出滏水界口,東至陽平,屯軍陽平亭,離冀州十七里,一邊靠著滏水。袁尚令軍士堆積柴薪乾草,至夜焚 結婚西裝燒為號;遣主簿李孚扮作曹軍都督,直至城下。大叫:「開門!」審配認得是李孚聲音,放入城中,說:「袁尚已陳兵在陽平亭,等候接應,若城中兵出,亦舉火為號。」審配教城中堆草放火,以通音信。李孚說:「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他必不為備,我即以兵跟在百姓之後出攻之。」審配從其言。 次日,城上豎起白旗,上寫「冀州百姓投降。」曹操說:「此是城中無糧,教老弱百姓出降,後必有兵出也。」曹操教張遼、徐晃各引三千軍來,埋伏於兩邊。曹操自乘馬、張麾蓋至城下、果見城門開處,百姓扶老攜幼,手持白旗而出。百姓才出盡,城中兵突出。曹操教將紅旗一招,張遼、徐晃兩路兵齊出亂殺,城中兵只得復回。曹操自飛馬趕來,到吊橋邊,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曹操頭盔,險透其頂。眾將急救回陣。曹操更衣換馬,引眾將來攻袁尚營寨,袁尚自迎敵。時各路軍馬一齊殺至,兩軍混戰,袁尚大敗。 袁尚引敗兵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馬延、張顓軍來。不知曹操已使呂曠、呂翔去招安二將。二將隨二呂來降,曹操亦封為列侯。即日進兵攻打西山,先使二呂、馬延、張顓截斷袁尚糧道。袁尚情知西山守不住,夜走濫口。安營未定,四下火光並起,伏兵齊出,人不及甲,馬不及鞍。袁尚軍大潰,退走五十里,勢窮力極,只得遣豫州刺史陰夔至曹操營請降。曹操佯許之,卻連夜使張遼、徐晃去劫寨。袁尚盡棄印綬、節鉞、衣甲、輜重,望中山而逃。 曹操回軍攻冀州。許攸獻計說:「何不決漳河之水以淹之?」曹操使用其計謀,先差軍於城外掘壕塹,周圍四十里。審配在城上見操軍在城外掘塹,卻掘得甚淺。審配暗笑說:「此欲決漳河之水以灌城耳。壕深可灌,如此之淺,有何用哉!」遂不為準備。當夜曹操添十倍軍士並力發掘,比及天明,廣深二丈,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數尺。更兼糧絕,軍士皆餓死。辛毗在城外,用槍挑袁尚印綬衣服,招安城內之人。審配大怒,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將頭擲下。辛毗號哭不已。審配之侄審榮,素與辛毗相厚,見辛毗家屬被害,心中懷忿,乃密寫獻門之書,拴於箭上,射下城來。軍士拾獻辛毗,辛毗將書獻曹操。曹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軍民降者免死。次日天明,審榮大開西門,放曹兵入。辛毗躍馬先入,軍將隨後,殺入冀州。審配在東南城樓上,見曹操軍隊已入城中,引數騎下城死戰,正迎徐晃交馬。徐晃生擒審配,綁出城來。路逢辛毗,辛毗咬牙切齒,以鞭打審配的頭說:「賊殺才!今日死矣!」審配大罵:「辛毗賊徒!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殺你也!」徐晃解審配見曹操。曹操說:「你知獻門接我者乎?」審配說:「不知。」曹操說:「就是你的侄子審榮所獻也。」審配大怒說:「小兒不行,乃至於此!」曹操說:「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審配說:「恨少!恨少!」曹操說:「卿忠於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我否?」審配說:「不降!不降」辛毗哭拜於地說:「家屬八十餘口,盡遭此賊殺害。願丞相戮之,以雪此恨!」審配說:「我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不似你輩才諂阿諛之賊!可速斬我!」曹操教牽出。臨受刑,叱行刑者說:「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頸就刃。 審配---審榮(審配侄子) 後人有詩嘆說:「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亡猶北面,降者盡羞慚。」審配既死,曹操憐其忠義,命葬於城北。 眾將請曹操入城?有巢氏房屋C曹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曹操視之,乃陳琳也。曹操謂之說:「你前為本初(袁紹)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陳琳回答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曹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 正是:四世公侯已成夢,一家骨肉又遭殃。 冀州---曹操 袁譚(長子)--求救劉表 曹操已定冀州,使人打探袁譚消息。時袁譚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聞袁尚敗走中山,乃統軍攻之。袁尚無心戰鬥,竟奔幽州投袁熙。袁譚盡降其眾,欲復圖冀州。曹操使人召之,袁譚不至。曹操大怒,馳書絕其婚,自統大軍征之,直扺平原。 袁譚聞曹操自統軍來,遣人求救於劉表。劉表請玄德商議。玄德說:「今曹操已破冀州,兵勢正盛,袁氏兄弟不久必為曹操所擒,救之無益;況曹操常有奪取荊襄之意,我只養兵自守,未可妄動。」劉表說:「然則何以謝之?」玄德說:「可作書與袁氏兄弟,以和解為名,婉詞謝之。」劉表然其言,先遣人以書回袁譚。袁譚得劉表書,知道劉表無發兵之意,又自料不能敵曹操,遂棄平原,走保南皮。 曹操追至南皮,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曹操令本處百姓敲冰拽船,百姓聞令而逃。曹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曹操說:「若不殺你等,則我號令不行;若殺你等,我又不忍:你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百姓皆垂淚而去。 袁譚引兵出城,與曹軍相敵。兩陣對陣,曹操出馬以鞭指袁譚而罵說:「我厚待你,你何生異心?」袁譚說:「你犯我境界,奪我城池,賴我妻子,反說我有異心耶!」曹操大怒,使徐晃出馬。袁譚使彭安接戰。兩馬相交,不數合,徐晃斬彭安於馬下。袁譚軍敗走,退入南皮。曹操遣軍四面圍住。袁譚著慌,使辛評見曹操約降。曹操說:「袁譚小子,反覆無常,我難準信。你弟辛毗,我已重用,你亦留此可也。」辛評說:「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我久事袁氏,豈可背之!」曹操知其不可留,乃遣回。辛評回見袁譚,言曹操不準投降。袁譚叱責說:「你弟現事曹操,你懷二心耶?」辛評聞言,氣滿填胸,昏絕於地。袁譚令扶出,須臾而死。袁譚亦悔之。郭圖謂袁譚說:「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跟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袁譚從其言。 當夜盡驅南皮百姓,皆執刀槍聽令。次日平明,大開四門,軍在後,驅百姓在前,喊聲大舉,一齊擁出,直扺曹寨。兩軍混戰,自辰至午,勝負未分,殺人遍地。曹操見未獲全勝,棄馬上山,親自擊鼓。將士見之,奮力向前,袁譚軍大敗。百姓被殺者無數。 曹洪奮威突陣,正迎袁譚,舉刀亂砍,袁譚竟被曹洪殺於陣中,郭圖見陣大亂,急馳入城中。樂進望見,拈弓搭箭,射下城壕,人馬俱陷。曹操引兵入南皮,安撫百姓。忽有一彪軍來到,乃袁熙部將焦觸、張南也。曹操自引軍迎之。二將倒戈卸甲,特來投降。曹操封為列侯。又黑山賊張燕,引軍十萬來降,曹操封為平北將軍。 袁譚(長子)---死亡 袁熙(二子)---幽州 袁尚(三子)---幽州 曹操下令將袁譚首級號令,敢有哭者斬。頭掛北門外。一人布冠衰衣,哭於頭下。左右拿來見曹操。曹操問之,乃青州別駕王修也,因諫袁譚被逐,今知袁譚死,故來哭之。曹操說:「你知我令否?」王修說:「知之。」曹操說:「你不怕死耶?」王修說:「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譚屍,受戮無恨。」曹操說:「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則我安敢正眼覷此?節能燈具 a哉!」遂命收葬袁譚屍,禮王修為上賓,以為司金中郎將。因問之說:「今袁尚已投袁熙,取之當用何策?」  王修不答。曹操說:「忠臣也。」問郭嘉,郭嘉回答說:「可使袁氏降將焦觸、張南等自攻之。」曹操用其言,隨差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張顓,各引本部兵,分三路進攻幽州;一面使李典、樂進會合張燕,打并州,攻高幹。 袁尚、袁熙知曹兵將至,料難迎敵,乃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投烏桓去了。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烏桓觸先言說:「我知曹丞相當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斬。」依次歃血,循至別駕韓珩。韓珩乃擲劍於地,大呼說:「我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敗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缺矣!若北面而降操,我不為也!」眾皆失色。烏桓觸說:「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韓珩既有志如此,聽其自便。」推珩而出。烏桓觸乃出城迎接三路軍馬,竟來降曹操。曹操大喜,加為鎮北將軍。 忽探馬來報:「樂進、李典、張燕攻打并州,高幹守住壺關口,不能下。」曹操自勒兵前往。三將接著,說於拒關難擊。曹操集眾將共議破高幹之計。荀攸說:「若破高幹,須用詐降計方可。」曹操然之。喚降將呂曠、呂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呂曠等引軍數十,直扺關下,叫說:「我等原系袁氏舊將,不得已而降曹。曹操為人詭譎,薄待吾等;吾今還扶舊主。可疾開關相納。」高幹未信,只教二將自上關說話。二將卸甲棄馬而入,向高幹說:「曹軍新到,可乘其軍心未定,今夜劫寨。某等願當先。」高幹大喜,從其言,是夜教二呂當先,引萬餘軍前去。將至曹寨,背後喊聲大震,伏兵四起。高幹知是中計,急回壺關城,樂進、李典已奪了關、高幹奪路走脫,往投單于。曹操領兵拒住關口,使人追襲高幹。高幹到單于邊界,正迎北番左賢王。高幹下馬拜伏於地,言曹操吞並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萬乞救援,同力克復,以保北方。左賢王說:「我與曹操無仇,豈有侵我土地?你欲使我結怨於曹氏耶!」叱退高幹。高幹尋思無路,只得去投劉表。行至上洛,被都尉王琰所殺,將頭解送曹操。曹操封王琰為列侯。 并州既定,曹操商議西擊烏桓。曹洪等說:「袁熙、袁尚兵敗將亡,勢窮力盡,遠投沙漠;我今引兵西擊,倘劉備、劉表乘虛襲許都,我救應不及,為禍不淺矣:請回師勿進為上。」郭嘉說:「諸公所言錯矣。主公雖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邊遠,必不設備;乘其無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且袁紹與烏桓有恩,而尚與熙兄弟猶存,不可不除。劉表坐談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也。」曹操說:「奉孝之言極是。」遂率大小三軍,車數千輛,望前進發。但見黃沙漠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嶇,人馬難行。曹操有回軍之心,問於郭嘉。 郭嘉此時不伏水土,臥病車上。曹操哭泣說:「因我欲平沙漠,使公遠涉艱辛,以至染病,我心何安!」郭嘉說:「我感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曹操說:「我見北地崎嶇,意欲回軍,若何?」郭嘉說:「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而難以趨利,不如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備。但須得識徑路者為引導耳。」 遂留郭嘉於易州養病,求向導官以引路。人薦袁紹舊將田疇深知此境,曹操召而問之。田疇說:「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曹操從其言,封田疇為靖北 房地產將軍,作向導官,為前驅;張遼為次;操自押后:倍道輕騎而進。 田疇引張遼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會合蹋頓等數萬騎前來。張遼飛報曹操。操自勒馬登高望之,見蹋頓兵無隊伍,參差不整。曹操謂張遼說:「敵兵不整,便可擊之。」乃以麾授遼。遼引許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奮力急攻,蹋頓大亂。張遼拍馬斬蹋頓於馬下,餘眾皆降。袁熙、袁尚引數千騎投遼東去了。 曹操收軍入柳城,封田疇為柳亭侯,以守柳城。田疇涕泣說:「我負義逃竄之人耳,蒙厚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寨以邀賞祿哉!死不敢受侯爵。」曹操義之,乃拜田疇為議郎。曹操撫慰單于人等,收得駿馬萬匹,即日回兵。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殺馬為食,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曹操回至易州,重賞先曾諫者;因謂眾將說:「我前者乘危遠征,僥幸成功。雖得勝,天所佑也,不可以為法。 諸 君之諫,乃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 曹操到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說:「奉孝死,乃天喪我也」回顧眾官說:「 諸 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我欲託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我心腸崩裂矣!」郭嘉之左右,將郭嘉臨死所封之書呈上說:「郭公臨亡,親筆書此,囑曰:丞相若從書中所言,遼東事定矣。」曹操拆書視之,點頭嗟嘆。諸人皆不知其意。次日,夏侯惇引眾人稟告說:「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後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曹操笑著說:「不煩諸公虎威。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諸將皆不肯信。    這邊袁熙、袁尚引數千騎奔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本襄平人,武威將軍公孫度之子也。當日知袁熙、袁尚來投,遂聚本部屬官商議此事。公孫恭說:「袁紹在日,常有吞遼東之心;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可依靠,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若容納之,後必相圖。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公孫康說:「只怕曹操引兵下遼東,又不如納二袁使為我助。」公孫恭說:「可使人探聽。如曹兵來攻,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與曹公。」公孫康從之,使人去探消息。 袁熙、袁尚至遼東,二人密議說:「遼東軍兵數萬,足可與曹操爭衡。今暫投之,後當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可收復河北也。」(袁紹當初也是用相同的手段,奪取冀州。似乎是袁氏家族慣用的手法,難怪沒有好下場) 袁熙、袁尚二人商議已定,乃入見公孫康。公孫康留於館驛,只推有病,不即相見。不一日,細作回報:「曹公兵屯易州,並無下遼東之意。」公孫康大喜,乃先埋伏刀斧手於壁衣中,使二袁入。相見禮畢,命坐。時天氣嚴寒,袁尚見床榻上無挾褥,謂公孫康說:「願鋪坐席。」公孫康嗔著眼睛說:「你二人之頭,將行萬里!何席之有!」袁尚大驚。公孫康叱責說:「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擁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頭,用木匣盛貯,使人送到易州,來見曹操。 此時曹操在易州,按兵不動。夏侯惇、張遼進來稟告說:「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恐劉表生心。」曹操說:「待二袁首級至,即便回兵。」眾皆暗笑。忽報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至,眾皆大驚。使者呈上書信。曹操大笑說:「不出奉孝之料!」重賞來使,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眾官問說:「何為不出奉孝之所料?」曹操才把郭嘉的遺書讓大家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這一次的成功,終於讓曹操的成就霸業達到最高峰。下一步的目標就是下江南、一統天下 售屋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mpmuf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