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提高最低工資至每小時15美元,美國150個城市的快餐店工人舉行全美範圍的罷工和示威活動,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範圍最大的快餐店工人罷工活動。圖為美國波士頓,一家快餐店員工示威要求漲薪。
  中新網6月27日電 美國《僑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民調顯示,73%的美國人支持上調最低時薪,但也會增加失業率,無論是竭力推動提高最低時薪的民主黨,還是視阻止提高最低時薪的共和黨,都應該淡化理念因素,消弭黨爭火苗,平衡經濟與政治之間的折衝要害關係。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各地不同城市快餐業工人近一年來展開活動要求提高最低時薪至15美元,全美150個城市同步爆發有史以來聲勢最大、範圍最廣的快餐店工人大罷工。6月初,西雅圖市議會全票通過將最低工資提升至每小時15美元的議案,緊接著舊金山市議會與商會及勞工團體也達成提高最低工資共識,宣佈將在未來3年逐步提高舊金山最低工資至每小時15元。
  提高時薪或助漲失業率
  提高最低時薪不乏民意的支持,也萌生經濟平衡發展的隱憂。民調顯示,73%的美國人支持將最低時薪增加至10.10美元。提高最低時薪無疑使低薪群體獲益,緩解他們的貧困狀況,但同時也會增加失業率,因為企業主必定會採取裁員或減少工時等手段應對,以維持營運成本。
  事實上,提高最低時薪的呼聲在美國一直此起彼伏。美國的最低時薪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對比都偏低。有調查顯示,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最低時薪卻屈居全球第七。《經濟學人》(Economist)的最新“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則形象地表明,美國人現有的最低時薪只能購買1.6個巨無霸漢堡,與法國的2.8、日本的2.7相比差距頗大,甚至比不上中國香港的1.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審視美國的年度經濟概況後,也建議美國提高最低工資。
  奧巴馬在2014年國情咨文中就強調美國需要提高最低時薪到10.10美元,他於2月簽署了將聯邦雇員最低時薪自2015年1月1日提高到10.10美元的行政命令;聯邦參議院則於5月否決了全面提高最低時薪的提案。類似院會之間不無黨爭因素的較量角逐,卻無法舒緩民生經濟現實的困頓。迄今美國38個州已經先後審時度勢,將最低時薪標準調高於聯邦標準的7.25美元。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巴利·波茨沃斯表示,聯邦作為一個整體,確應提高最低工資,以避免“就業機會向沒有提高最低工資的地方流動”而導致經濟不平衡。
  經濟學家對上調最低時薪存分歧
  經濟學家們對是否調高最低時薪也存在大相徑庭的分歧。約600名經濟學家(其中包括7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4名前美國經濟協會主席)聯署致給奧巴馬和國會領袖公開信,要求調高“早已過時”的最低工資。他們認為將最低時薪從7.25美元調高到10.10美元,全美近1700萬人可直接提高工資,另外1100萬低薪階層群體可通過連鎖反應提高工資。提薪後的低收入階層會增加消費,對經濟產生良性刺激;而雇主則可通過投資機器、稍稍上調商品價格抵消提高最低時薪後的成本上漲。
  不看好並且反對提高最低時薪的經濟學家也指出,提高最低時薪只是象徵性的措施,並不會解決真正的問題。上調商品價格在顧客喜歡廉價商品的特性面前肯定要遇挫;提高最低時薪只能讓一部人的口袋多了一些錢,而另一部分人被失業。
  調整時薪需註意政治與經濟的平衡
  金融危機以來的產業結構轉型,導致美國大量低薪崗位增加而高報酬崗位減少。每小時15美元的最低時薪標準,對美國快餐業等低薪行業無疑具有里程碑般的特殊意義;西雅圖市議會通過每小時15美元的最低時薪法案,也對奧巴馬政府推動提高最低時薪至10.10美元的立法努力產生積極意義。
  自1938年以來,美國最低時薪共計上調28次,大約每3年上調一次;最近一次是在奧巴馬於2009年7月將6.55美元的最低時薪調高至7.25美元。可見提薪符合與時俱進的歷史規律,是工薪階層應對通貨膨脹的起碼指望。
  面對這樣的大趨勢,究竟是以經濟因素主導,還是憑理念因素衝撞爭執,亟須釐清矛盾癥結後再對症下藥。無論是為保護低收入階層而竭力推動提高最低時薪的民主黨,還是視阻止提高最低時薪為調動企業主投資積極性必要手段的共和黨,都應該淡化理念因素,消弭黨爭火苗,平衡經濟與政治之間的折衝要害關係,從有利於刺激經濟改善民生的大方向尋求合作空間。
  今年是奧巴馬“行動的一年”,其重心是推動提高最低時薪、擴大退休金計劃、保護工薪家庭的經濟安全,讓辛勤工作的家庭更有可能獲得成功,留住並且吸引更多人才,最終有益於美國經濟,維持美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最低時薪是“行動的一年”之重要環節,借助民意的支持,凝聚經濟學界的共識,讓黨派政治置於民生經濟利益之下,尋找一個刺激經濟發展平衡各方利弊的方案,將不至於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原標題:美媒:小小時薪牽動美國經濟政治平衡命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mpmuf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